[註:這篇是老文翻新,而主要的原因是小翼鶇被歸類為台灣特有種之後,之前在百花嶺紀錄的"小翼鶇"就要換名字了,目前所知其名稱應該是喜山短翅鶇。]
2014 年暑假,在杉林溪拍攝鱗胸鷦鷯的時候,遇到一對熱心的陳姓夫婦,大家聊起來,他們說"小滷蛋"可是台灣鳥友公認四大難拍的鳥之一,其他三種分別是小翼鶇、黃羽鶯嘴、以及深山竹雞。就在他們準備離去的時候,我們問他們下一站去哪裡,他們說要去豬彎拍小翼鶇。跟鳥王同事簡單商量一下,決定厚顏跟他們去豬彎,他們也爽快同意。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棕頭鷗 @ 台南七股、嘉義布袋
現在已經記不清我是什麼時候查過棕頭鷗的資料,也沒印象當初為什麼要查棕頭鷗,可是我記得我第一次查到最有用的資料是 2007 年的一份辨識文章(【辨識文章】棕頭鷗(記錄照)),那一串超過 100 篇的文章,看得是眼花撩亂,心想棕頭鷗跟紅嘴鷗那麼像,會不會它根本不是什麼迷鳥,只是沒被識貨的鳥人發現而已?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普通朱雀 @ 嘉義阿里山
多年前拍完酒紅朱雀(現在更名為台灣朱雀)之後,我就注意到有一種朱雀跟它長得很像,而且根據搜尋到的資料顯示,我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台灣拍到它,它的名稱是普通朱雀。只可惜對我來說,似乎只要名稱中有著"普通"二字的飛羽,都不是太普通,所以我跟它就一直沒什麼緣分。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黑頸鸊鷉 @ 鰲鼓溼地、桃園蘆竹
2015 年 2 月下旬,鳥王同事聽說鰲鼓濕地有 5 隻角鸊鷉,想去拍,至於我呢?因為那時候才剛拍鳥,認為拍攝的距離太遠,且錯誤的以為未來幾年應該可以拍的到,所以興趣不高;再加上我聽說鰲鼓濕地有灰胸秧雞可拍,所以就把時間撥一部分給灰胸秧雞。印象中,那天一大早就到鰲鼓濕地,我們商量好,先去等灰胸秧雞,然後再等角鸊鷉,輪流各等半個小時。等了半個多小時,灰胸沒出現,就去等角鸊鷉。等了幾分鐘,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兩條移動的水線,肉眼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拿起鏡頭一看,真的看到了不是小鸊鷉的鸊鷉,因為眼睛是紅色的;回家一查資料,原來訊息有錯,不是角鸊鷉,而是黑頸鸊鷉。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青頭潛鴨 @ 鰲鼓溼地、新竹香山
2017 年底、2018 年初最熱門的莫過於幾種極難得一見的雁鴨科飛羽,其中以在鰲鼓溼地出現的青頭潛鴨最具話題性。一則是它出現在白眼潛鴨出現的同一個地點,二則它跟白眼潛鴨雌鳥極難分辨。一開始出現的白眼潛鴨是一公一母,隔了一陣子,居然在同一個地點又出現了兩隻母鳥。由於那一陣子我花了不少時間看白眼潛鴨的資料,也知道兩者的雌鳥極難分辨,心裡還想:嗯,會不會新出現的有青頭潛鴨?後來有人早我一步去拍了,而且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一時之間莫衷一是,圖鑑資料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最終,我是根據SteveM's Baer's Pochard的資料來進行辨識的。
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東方澤鵟 @ 雲林麥寮、鰲鼓溼地
印象中,我可能在 2014 年初記錄過東方澤鵟,也有人稱之為澤鵟。為什麼說是可能呢?當初拍的地點是鰲鼓濕地,因為拍攝距離遠,而且當初以為頭白色的大概是魚鷹,所以就刪掉了;後來聽說飛行在草澤地上空的大多是東方澤鵟,所以心裡就一直把這個遺憾掛著。這個遺憾在 2015 年的冬天獲得了部分的滿足,之後每一年的冬天我都會抽空去巡一巡。由於東方澤鵟的中國型與日本型,以及雄、雌成鳥與未成鳥的辨識極為不易,經過幾年努力都無法得出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解讀,從 2019 年打算利用類似的個體分群,看看能不能慢慢釐出個頭緒來。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葡萄胸鴨 @ 嘉義鰲鼓溼地
綜觀 2019 年的拍鳥所得,還算是成果豐碩。除了拍到目前收集清單中最稀有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之外,也拍到了幾隻台灣第一筆紀錄的飛羽,例如西方澤鵟、環頸潛鴨等。同時間,我也發現"紀錄"到的飛羽數目也不少;所謂"紀錄"指的是"拍到了,但是非常的不清楚",例如普通燕鷗、黑鸛等。這一篇又要介紹一隻"紀錄"版的飛羽:葡萄胸鴨。葡萄胸鴨一開始被發現的時候,我就大概知道拍攝距離很遠。雖然知道很純的葡萄胸鴨極為難得,而且又是雄鳥繁殖羽,應該去拍一下的,但是看到別人拍到的照片,我就失去動力了。可是偏偏人生就是有那麼多的"意料之外",我有事必須南下,結果還是去記錄了。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火冠戴菊 @ 阿里山、大雪山、合歡山
第一次拍到火冠戴菊是 2014 年去阿里山玩的時候,只是拍到的時候,我還以為是青背山雀,後來整理照片時才發現是火冠戴菊。由於火冠戴菊眼睛的四周有明顯的黑圈圈,像極了熊貓,於是興起想拍好它的念頭。後來聽說每年的 3/4 月是它的最佳觀賞時機,於是趁著 2015 年 3 月特地走了一趟大雪山。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小鸊鷉 @ 幾乎遍佈台灣的池塘與溼地
在鰲鼓溼地,陪伴著白冠雞和紅冠水雞出現的就是不時會鑽進水裡獵捕食物的小鸊鷉。記得第一次記錄到小鸊鷉是 2013 年到西南交大參加研討會時,那時剛接觸攝影,帶著旅遊鏡在會場前的湖中拍到的。回家用電腦放大一看,發現除了成鳥坐在巢中之外,巢外還有隻幼鳥。那時候也做了一些功課,知道幼鳥會坐在成鳥的身上,心裡就很想把那樣的畫面記錄下來。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白尾海鵰 @ 新北新店、鰲鼓溼地
拍鳥以來,每隔一陣子都會傳來鳥友在太平山發現白尾海鵰的消息。若以白尾海鵰去搜尋,不難發現不少鳥友以"台灣第一奇鳥"來稱呼它。其原因不外乎:它的生長環境屬於冰天雪地的北方國度(例如日本),為什麼會跑到台灣來?它首次被發現是 2002 年的 1 月,發現地點是太平山,之後陸陸續續仍然有鳥友觀察到,甚至夏天也有人觀察到;之後在 2008 年也有鳥友發現它在新店出現。但是沒人確定兩地發現的是同一個個體,也沒人確定它是長期滯留,還是每年都會造訪。
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銀鷗 @ 鰲鼓溼地、東石漁港
在說明銀鷗之前,首先在此寫下我在台灣拍攝飛羽的一個新的里程碑,這是我在台灣(含離島)記錄的第 400 種飛羽。回首當初不慎踏入鳥攝這條路時,這是連想也不敢想的里程碑,在此幫自己慶賀一下。
回到銀鷗的正題;第一年拍攝鷗科飛羽的時候,由於辨識的難度,受到不少的驚嚇,也一度對於鷗科飛羽興趣乏乏。後來在鰲鼓溼地拍的鷗科飛羽,由於手繪圖鑑的幫助,辨識成功率大幅提高,因此在 2018 年又燃起拍鷗科飛羽的興趣,為此跑了好幾趟的東石漁港。雖然手繪圖鑑把台灣常見的織女銀鷗以及蒙古銀鷗算成兩種,但是根據最新的訊息,中華鳥會已經把兩種亞種歸納成一種。雖然我又少了一種紀錄,但是在此我還是以銀鷗來做整理。
回到銀鷗的正題;第一年拍攝鷗科飛羽的時候,由於辨識的難度,受到不少的驚嚇,也一度對於鷗科飛羽興趣乏乏。後來在鰲鼓溼地拍的鷗科飛羽,由於手繪圖鑑的幫助,辨識成功率大幅提高,因此在 2018 年又燃起拍鷗科飛羽的興趣,為此跑了好幾趟的東石漁港。雖然手繪圖鑑把台灣常見的織女銀鷗以及蒙古銀鷗算成兩種,但是根據最新的訊息,中華鳥會已經把兩種亞種歸納成一種。雖然我又少了一種紀錄,但是在此我還是以銀鷗來做整理。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灰背鷗 @ 梧棲漁港、布袋濕地
印象中,第一次拍鷗科飛羽是在 2014 年 2 月,那時候由於沒有鳥訊,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去梧棲漁港碰碰運氣。由於時值鷗科造訪(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拍得最多的就是各種的鷗。拍的時候很高興,可是一回到家整理時,頭就大了,完全不知道要從何處著手,也因此後來對於鷗科飛羽總是興趣乏乏。2018 年去鰲鼓溼地拍白眼潛鴨時,等著閒著也是閒著,看到大鷗從眼前飄過就打個幾張,心想或許是再度嘗試鷗科辨識的時候了。在整理鰲鼓拍的小黑背鷗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在 2015 年 2 月居然也去了梧棲漁港一次,而且當時歸檔在小黑背鷗的幾張照片怪怪的。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白眼潛鴨 @ 鰲鼓溼地、花蓮壽豐
之前介紹小鈴鴨的時候,就事先預告了 2018 年初還有一些稀有的潛鴨緊接著出現。首先介紹的是跟小鈴鴨出現後不久被發現的白眼潛鴨雌鳥,雖然我也為它跑了幾趟,但是拍攝距離超過 150 公尺,只能說勉強可以辨識而已。還好,在一月中旬,鰲鼓濕地也出現了白眼潛鴨,而且不但是雄、雌鳥一同出現,而且拍攝距離還是親民的大約 40 公尺左右,這簡直樂壞了許多鳥友。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黃麻鴨 (瀆鳧) @ 高雄茄萣、嘉義布袋
對我來說,2017 年底、2018 年初最難搞定的兩種鳥,一種是琵嘴鷸,另一種就是這篇要記錄的瀆鳧。第一次聽到瀆鳧出現是在 2017 年底,據說拍攝距離大約是 150 米,這比起以前在鰲鼓溼地出現的 250 米起跳的距離,簡直是一大利多,我自然不會放過。結果到了現場,跟許多悲情的劇情一樣,鳥友說"十幾分鐘前才飛離"。第二次再去也是不見蛋,第三次早上聽說出現了,下午立馬直奔高雄。拍是拍到了,但是距離大約是 250 米;雖說後來他飛到大約一百多米遠的距離,只可惜大逆光,效果極差。還好,2018 年初,嘉義再次出現約百米遠的瀆鳧,去了兩次,總算滿足了。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東亞鵟 @ 安溪寮、梧棲漁港、金門
先說明一下,這裡採用 Clements 2015 (根據這篇說明)的分類,將之前所謂的(普通)鵟日本亞種稱之為東亞鵟。這跟 2014 年發表的手繪圖鑑分類不同。
很明顯的,我在 2017 年去金門之前做的功課不是很充分。原來的目標只是連續第二年到訪的白肩雕,沒想到到了金門才發現 12 月份原來是拍鵟的好日子,不論是停棲版,還是飛行版,機會都很大。
很明顯的,我在 2017 年去金門之前做的功課不是很充分。原來的目標只是連續第二年到訪的白肩雕,沒想到到了金門才發現 12 月份原來是拍鵟的好日子,不論是停棲版,還是飛行版,機會都很大。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黑嘴鷗 @ 芳苑濕地、台南七股
第一次拍到黑嘴鷗是因為當年鳥王同事對大杓鷸情有獨鍾,一直追蹤著它的訊息。2014 年 11 月,據說有大杓鷸出現在芳苑,鳥王同事就帶著我往他所知道的鳥點去找,結果毫無所獲。當下決定擴大尋找範圍,找到了芳苑濕地,除了拍到很遠的大杓鷸之外,找尋過程中眼前就突然飛來一、兩隻黑嘴鷗。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