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小鈴鴨的時候,就事先預告了 2018 年初還有一些稀有的潛鴨緊接著出現。首先介紹的是跟小鈴鴨出現後不久被發現的白眼潛鴨雌鳥,雖然我也為它跑了幾趟,但是拍攝距離超過 150 公尺,只能說勉強可以辨識而已。還好,在一月中旬,鰲鼓濕地也出現了白眼潛鴨,而且不但是雄、雌鳥一同出現,而且拍攝距離還是親民的大約 40 公尺左右,這簡直樂壞了許多鳥友。
白眼潛鴨(Ferruginous Duck)身長 38~42 公分,屬於迷鳥。雖然我第一次拍到白眼潛鴨之前,都沒聽過相關的鳥訊,但是我拍過之後,好像每年都有的樣子(會不會變成稀有了?)。本來在鰲鼓拍過之後,我就沒有補考白眼潛鴨的興致,沒想到 2024 年初去花蓮壽豐拍鵲鴨雌鳥的時候,因為水色極美,眼前又飄過來了一隻白眼潛鴨雄成鳥,順手就拍了幾張。
白眼潛鴨的特徵包含嘴藍灰色,腳灰色;雄鳥體型略大於雌鳥,虹膜白色(或許是這個原因,我們稱其為"白眼"潛鴨);雄鳥繁殖羽頭、頸、及胸栗褐色具金屬光澤,體背黑褐色,體側褐色,腹部以及尾下覆羽白色。
在野外觀察的時候,個人覺得"尾下覆羽白色"的特徵非常好用,以後出門拍(或者賞)鳥時,就算距離遠,可以很快速的把搜尋範圍縮小。
雌鳥的虹膜褐色,全身大致暗褐色,體背色較深,腹部以及尾下覆羽白色。飛行時,翼下白色,翼上有明顯白色翼帶,此翼帶比青頭潛鴨狹長。(最後這個狹長實在看不懂,後來看了 SteveM 的部落格文章才瞭解)
由於後來鰲鼓濕地又出現了青頭潛鴨的雌鳥,看了半天圖鑑也摸不著一個頭緒,後來整理了 SteveM 的部落格文章才理出一些頭緒來,而這些跟這次提供的照片都有些相關,有興趣的客官,可以仔細對照一下。
在兩者的雌鳥辨識部分,首先需要先留意的是:圖鑑說青頭潛鴨的雌鳥其近嘴基處有淡栗色斑。其實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個特徵白眼潛鴨也有。
有關於翼上的白色翼帶比青頭潛鴨狹長的特徵,根據該部落格的說明,白色翼帶包含次級飛羽,甚至到了初級飛羽的最外側二到三隻羽毛(如果是鷗科或者猛禽就是 P10、P9、或者到 P8)才有皮黃色。仔細看兩張展翅照是否如此?
最後一項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青頭潛鴨腹部的白色會延伸到體側(或者說腹部白色的區域比較方整像個盾牌,以至於可以延伸至體側),而相對的,白眼潛鴨的白腹腹部就比較屬於圓形,這個也可以從照片中看出來。
未來介紹完青頭潛鴨之後,或許我會整理一個對照式的辨識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