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之前,我曾經拍過兩次棉鴨,但是都是比較沒特色的母鳥。2018 年在台中龍井拍完母鳥之後,這幾年就一直思思念念著雄鳥;雖然偶有棉鴨雄鳥的訊息,但是那都是在事過境遷之後才知道的,在覺得可惜之餘,我推測原因之一就是雄鳥停留的時間相對短,鳥訊還來不及擴散出來。
說起來,2024 年還蠻神奇的,雄鳥除了三月份出現在桃園之外,七月份也出現在台北;我這次記錄到的是桃園的個體。記錄到雄鳥也是有點波折的:話說三月底的周末,閒來沒事去了通宵試試手氣,結果當然不怎麼樣,心情低落下就回家了,也沒查看鳥訊。結果回到家,看了鳥訊才知道早上十點多就有鳥訊;唉,我怎麼不先看看鳥訊啊?
算了一下時間,如果馬上出發,順利的話大約三點半左右大概可以到,要不要衝呢?心裡掙扎了一下,突然想到雄鳥停留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咬咬牙再次整裝出發。到了鳥點附近,看到一堆鳥友離開,想說"不會離開了吧?" 一路急忙走進去,還好還在,只是在遙遠的一方。
我那天一直拍到太陽下山,快六點半才走回停車的位置。雖然光線太暗,而且只有一次飛行又沒拍到,但是雄鳥太美,我拍了六、七百張,事後刪照片刪到手酸。
那天它大多在靠近岸邊的地方活動,從事後檢視照片,它一直不停的覓食,難怪隔天一大早就不見它的蹤影。它覓食的地方,包含岸邊的草,池中的樹枝等。
只可惜我完全看不出它吃什麼?唯一一張比較清楚的紀錄是它口中的樹枝。
圖鑑的說法是:水生植物間的花、種子、和水面昆蟲。難怪,我幾次拍到它像是在喝水(上一張)。
印象中,第一次聽到棉鴨出現在官田是在剛過完農曆年不久;之後,由於消息片片斷斷的,也因此沒很積極地去拍。到了四月底,因為南下補考鶴鷸沒成功,由於時間還早,就繞過去看了一下,運氣還不錯它們還在。雖說在,但是那個拍攝距離至少 100 公尺以上。
棉鴨(Cotton Pygmy-goose)身長約 31~38 公分,只比小鸊鷉大一些些,屬於迷鳥。由於身形小,拍攝距離又遠,只能算是紀錄。
記得當初第一次寫貼文時,我就寫下:"我只能希望,未來有近一點的棉鴨可拍。"沒想到這個願望居然不到一年就實現了,而且地點在台中。
棉鴨雌雄體色差異大;雌鳥虹膜深色,下嘴黃褐色,額至頭頂以及過眼線都是黑褐色,背部黑褐色,頭、頸、和胸部汙白色,頸和胸部有褐色細波紋,腹以下汙白色,脇部灰褐色。
飛行時,雌鳥僅次級飛羽末端白色,覆羽黑褐色。據說,每次棉鴨出現都是遠遠的,只有幾年前在台大有非常近的棉鴨雄鳥。我只能希望,未來有近一點的棉鴨可拍。
最後一張,也是在台南拍的一張,原因是畫面中有兩隻。
對了,由於第一次的希望成真,這裡再說:我希望能拍到近一點的雄鳥。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