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白眉秧雞 @ 屏東林邊

第一次知道有白眉秧雞這個鳥種是在鰲鼓溼地拍完緋秧雞之後,這是因為我早期的(目前也還會參考)圖鑑是廖本興所寫的,而白眉秧雞的照片和說明就在緋秧雞的旁邊。然後我有機會拍到白眉秧雞大概是在 2015 年初,鳥王同事說他在官田水雉園區拍到,不過"超級無敵"遠;我很認真的考慮了一陣子,最後決定不去。


隨著新鳥種收集的速度變慢,想新增一種都有些困難;這時很奇怪的突然想到白眉秧雞,我不盡自問,當初沒去的決定是對的嗎?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神奇,就在想起這件事情之後不到一個月,就傳來屏東出現白眉秧雞的消息,而且似乎有築巢的情形。



一知道有築巢的現象,我大概就知道蠻穩定的,只要走一趟一定可以手到擒來。一邊跟自己說不急,可是一邊又擔心有什麼突發狀況發生,於是只忍耐了兩天就往屏東衝(好遠啊)。



白眉秧雞(White-browed Crake)身長約 15~20 公分,屬於稀有的過境鳥;其體型大概是台灣圖鑑中最小的秧雞,因為跟號稱"小"的小秧雞(身長是 17~19 公分)比起來,平均來說是小一些。



其虹膜紅色,嘴黃色,嘴基紅色,腳黃綠色而腳趾長(秧雞科的,不都這樣?),成鳥過眼線黑色,眼線上、下據明顯白色線斑,頭上、後頸、以及胸部灰色,喉部白色,背部褐色有黑褐色斑,腹部偏白,脇部及尾下覆羽黃褐色。



剛剛說到有築巢的情形,這是從他們銜巢材的動作而推測的,一天當中次數不下五次。



既然是築巢,當然有兩隻成鳥。我看過圖鑑,說是"雌雄同型",可是當場偏有一些鳥友說可以辨識的出來。說實在的,我覺得不太容易區分。下面這一張照片是根據現場拍攝的過程,確認是另一隻(跟前三張照片的個體比起來),客官們看得出差異嗎?我是覺得接近嘴基的過眼線的粗細不同,除此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其他差異。



雖說築巢了,可是後續呢?很可惜,沒有後續。就在六月份,台灣下了幾天蠻大的梅雨,棲地附近淹水;之後,就沒了它們的訊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