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卷羽鵜鶘 @ 新竹北區、宜蘭蘭陽溪口、新北板橋

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 2015 年年底,跑了兩趟鰲鼓濕地都沒能記錄到卷羽鵜鶘的情境,而且最悲慘的是,兩次都是到了現場才聽鳥友說,"剛剛才飛走"。到了 2018 年,事情有了很大的改變,居然在新竹和宜蘭各出現了一隻。我去新竹的距離比較近,但是可能比較怕人,拍攝距離平均都在 200 米以上,而且去了一次之後,沒多久它就離開了。可是,新竹的這個個體是台灣比較少出現的成鳥。


卷羽鵜鶘(Dalmatian Pelican)身長約 160~180 公分,跟一個成人的大小差不多。在台灣的鳥類圖鑑上,它是鵜鶘科的唯一鳥種,屬於迷鳥,也是第一級保育動物。



其虹膜淺黃色,眼周裸皮黃白色,嘴鉛灰色,嘴尖黃色,下嘴具喉囊,喉囊在非繁殖羽時是乳黃色,繁殖羽時是橙色,腳灰黑色。



成鳥全身大致灰白色(因此也稱之為灰鵜鶘),頭上具捲曲冠羽。



前幾張照片是在新竹拍的,可以明顯的看出它的羽色大致上就是灰白色,而且下嘴喉囊是乳黃色,我認為是成鳥。但是有些鳥友認為它身上還有部分的褐色,而認為是亞成鳥。至於是什麼,看官自己決定了。



我去宜蘭的距離就遠的多,但是拍攝距離就要看個人的運氣了。我去了兩次,有一次距離還算近,但是光線怎麼拍都不對,而且沒能拍到滿意的吃魚和大嘴巴的照片,很遺憾。還好,等了多年,終於在 2023 年初再次等到它(或者該說它們)的光臨。



宜蘭的個體以及 2023 年出現在板橋的三隻個體都是幼鳥。幼鳥羽色黯淡,灰白羽色具斑駁褐色,嘴偏暗褐色。



由於宜蘭拍的非常不滿意,而 2023 年出現的又是三隻的一個群體,所以特別抽空去補考。去之前就已經大概知道拍攝距離平均在 150 公尺以上,所以說目標是想把捕魚的畫面拍好,結果雖然早上拍到了兩次捕魚的畫面,但是都太遠了一點。



拍完了兩次捕魚的畫面,它們回到岸上休息,結果狗狗跑來玩,當然就飛離了。等了兩個多小時,好不容易看樣子是要飛回來了,結果有鳥友包船希望能靠近一點拍,沒想到它們超怕人,感覺船距離它們似乎也有 100 公尺以上的距離,還是把它們驚飛了。但是好消息是,它們就在大家的頭頂上近距離的飛了好久才飛離。



由於還是想拍近一點的捕魚畫面,所以繼續等。雖然無法確認,但是陸陸續續聽到耳語說它們被傳追的到處飛,等到船離開了也沒回來。就這樣又等了三個小時,這時遠遠聽說有人在內河的區域看到它們,我也過去詢問,雖然不清楚實際的位置,但是就朝那個方向去找。



經過仔細搜尋鳥友(不是鳥),終於在河上看到它們,而且拍攝距離應該不到 100 公尺。這次不但距離近,光線也對,拍的非常過癮。



飛行時,頸收起,翼上飛羽黑褐色,翼下飛羽僅翼尖黑褐色。嚴格來說,我拍卷羽鵜鶘飛行的次數不算少,但是要拍好,我覺得難度頗高;我希望拍到的是比較平視角、又不要太遠的照片。



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的目標其實是捕魚的照片,只可惜拍攝的距離遠了些。



之前在宜蘭拍的時候,只拍到卷羽鵜鶘在遠遠的岸上吃乾掉、死掉的魚。雖然這次拍攝距離仍然遠,但是拍到的可是活蹦亂跳的魚。



一直到現在看著照片,我還是很擔心鵜鶘的嘴會不會被魚給撐破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