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拍疣鼻天鵝是2018年在高雄拍的,去拍的原因是本來要拍的琵嘴鷸離開了,只好去拍已經確定是逃跑到公園的它。在東京皇宮的水池拍一群羅文鴨的時候,也遠遠的看到它,隨手就拍了兩張,算是我也拍到了不是棄養的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Mute Swan)身長約 140~160 公分,屬於迷鳥。參考台灣生命大百科的說法,只確定有一筆在屏東的紀錄,由於它是觀賞鳥,台灣其他各地的紀錄大多無法確認是否是野生的。
其特徵包含虹膜暗褐色,上嘴橘紅色,嘴先端中央以及下嘴黑色,腳黑色。全身羽色白色,雄鳥前額的基部有黑色瘤狀突起,眼先黑色羽黑色嘴基相連。
雌鳥的瘤狀突起不發達。幼鳥絨灰或汙白色,嘴灰紫色,無瘤突。上網查了一下所謂的瘤突不發達,是怎麼樣的情形。看起來,這次在高雄出現的,應該是雄鳥。
在皇宮水池拍照的時候,我覺得羅文鴨不怕人,而疣鼻天鵝比較有警戒性,一直保持超過五十米的安全距離,真是顛覆我的三觀。回台後我查了一下資料,疣鼻天鵝在日本有繁殖紀錄,而eBird的紀錄也沒加註"逸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