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丹氏鸕鶿 @ 新北獅頭山、鰲鼓溼地

印象中,第一次拍到鸕鶿的時候,其中有一隻的臉和腹部偏白;翻圖鑑的時候,根據書上的照片認為有機會是丹氏鸕鶿,所以上網詢問。雖然詢問的結果還是鸕鶿,但是丹氏鸕鶿的名稱,以及其嘴角是三角形的印象就形成了。


丹氏鸕鶿(Japanese Cormorant)身長約 81~92 公分,屬於稀有的冬候鳥。



其虹膜碧綠色,上嘴黑色,下嘴灰白色,喉囊黃色,嘴裂處隻黃色裸皮區向後延伸呈尖形,腳黑色。



成鳥全身大致黑色具金屬光澤,繁殖羽頭部有白色細羽;肩羽和翼上覆羽黑綠色,羽緣黑色,脇部有白色塊斑。



上一張照片明顯的顯示出我的拍攝地點;我去之前做了一點功課,最近的岸邊拍攝距離大約 450 米,這樣的距離想要拍出(或者觀察出)嘴角的特徵是不可能的。幸好,一整個下午它算是在比較近的距離飛了一趟,而這一趟事後看拍攝紀錄,只有大約十秒的時間。



2022 年為了拍海鸕鶿,又去守了一個上午,在很熱情的太陽下,也有一次飛的算近的丹氏鸕鶿,只是這次居然是非繁殖羽;頭部的白色細羽幾乎不見。另外,我發現兩次都沒努力的拍好飛行版;嗯,以後補考。



由於 2018 年初拍的結果不是很滿意,本來打算在 2018 年冬天的時候再找個機會再次北上拍丹氏鸕鶿,也許有機會也可以拍到海鸕鶿。沒想到 2019 年初鰲鼓濕地來了一隻停留時間夠久、也還算親民的丹氏鸕鶿。



2019 年初到訪的丹氏鸕鶿是未成鳥,而我之前在獅頭山拍的則是成鳥,而且是繁殖羽。第一次去鰲鼓濕地拍的時候,還真是頭大;雖然去之前已經知道是未成鳥,這可以排除許多個體,但是每年在鰲鼓度冬的鸕鶿不下千隻,只找肚子偏白而且嘴角尖的,還是一個挑戰。



後來據說出現的地點相對穩定,而且聽鳥友整理出來的資料顯示,丹氏鸕鶿未成鳥的下嘴是黃色,這可是及時雨,讓我在之後的幾次都可以很快速的找到。



丹氏鸕鶿幼鳥體上和脇部暗褐色,喉部、胸部、和腹部污白色,年齡越長羽色越深褐。



未來我只希望能夠有機會拍到海鸕鶿,那麼在台灣出現的三種鸕鶿就到齊了。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