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第一次知道北蝗鶯這個名稱是在剛拍鳥的時候,很神奇的到現在還記得出現的地點在華江雁鴨公園;利用名稱以及地點搜尋,Google 很大方地顯示那是在 2015 年 5 月的事情。那次停留時間短,我又沒空北上,所以與其失之交臂。之後幾年都有它斷斷續續的消息,但是一直沒機會拍到。2021 年初,關渡公園先出現了黑眉葦鶯,或許是每天都有人在現場等候,突然有一天也出現了北蝗鶯和野鴝。找了個機會去拍,結果發現它雖然跟黑眉葦鶯一樣都在草叢底層活動,但是比黑眉葦鶯還害羞,非常不好拍。
北蝗鶯(Middendorff's Grasshopper-Warbler)身長約 14~15 公分,屬於不普遍過境鳥/稀有冬候鳥;由於它整個冬天都在,因此我把它歸類為冬候鳥。
其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黃色,腳粉至黃褐色,眉線乳白色,過眼線暗褐色,背面大致橄褐色,有不明顯的黑褐色縱紋,最外側初級飛羽羽緣白色,腹面灰白色,胸部與脇部淡褐色,尾呈凸型,末端白色,尾下覆羽白色。
2023 年五月,舊高字塔前前後後來了許多蝗鶯,我去了幾次想要看看它們之中是否隱藏了一些特別的蝗鶯,結果除了蒼眉蝗鶯之外,只有北蝗鶯。
在舊高字塔我拍了兩隻明確的北蝗鶯,以及一隻曾經引起討論的"短尾"北蝗鶯(也有一說是蒼眉蝗鶯)。之所以多拍了一些北蝗鶯是因為之前在關渡拍的北蝗鶯特徵不是很明確。
第一個特徵是"最外側初級飛羽羽緣白色",關渡的個體不是很明顯,而在舊高字塔拍的三個個體都很明顯。第二個特徵是"尾羽末端白色",這個似乎只出現在一個個體上。最後,麻煩客官看一下嘴型,我覺得都略有差異,不知道你們的感覺如何?
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比較通用的說法是"蝗鶯屬對剛接觸蝗鶯的鳥友是一大挑戰",而且出現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專有名詞,叫做北蝗鶯"複合群",這是極北柳鶯"複合群"之外的另一個夢靨。
最後這一隻短尾的個體,我採用的是某一派的說法:嘴不長,最外側初級飛羽羽緣白色,以及P2接近P4的長度等,因此歸類為北蝗鶯。這篇文章共有四個個體,客官們就仔細比較看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