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橙頭地鶇 @ 台南七股、高雄旗津

2016 年十月初,高雄和台南來了幾隻極為稀有的迷鳥,橙頭地鶇。它引爆了幾乎所有鳥友的熱情,經常可以聽到有北部的鳥友專程搭高鐵、轉捷運、最後上了小黃到達鳥點,拍完之後當天回家。為什麼它這麼令人著迷呢?據說它上次出現在台灣是在 2007 年,相隔了九年才再次來了台灣。一般相信,這跟九月底發生在南部的颱風有關。


說實在的,我的"熱情"也不惶多讓。聽到消息的隔天一早就想衝的,但是家裡的大人有事,等事情搞定後已經接近12:30,但是還是衝。到了七股約 14:30,拍了約一個多小時就下起大雨,只好回家。



說起橙頭地鶇,我在剛開始拍鳥的時候就聽說過。還記得那是第一次上野柳,因為第一次去不會找鳥,因此就找人,只要人多就靠過去。在第一個人多的地方,我就站在最後面等;這時有一個比我晚到的鳥友問我在等什麼,我聳聳肩表示不知道並比比前方,叫他問前面的人。這時前方一位資深鳥友,用了一個開玩笑地口吻說:不是橙頭地鶇、不是....。因為他的口氣,讓我直覺這個橙頭地鶇,一定不是容易見到的鳥。回家一查資料,果然是"迷鳥",但是因為樣子太特別了,看過就不會忘。



橙頭地鶇(Orange-headed Thrush)身長約 22 公分,在台灣屬於極為稀有的迷鳥。我花了一些時間查資料,橙頭地鶇有好幾種亞種,在台灣出現的是 melli 亞種。



橙頭地鶇的特徵包含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腳是肉色;雄鳥頭部、頸部、胸部、以及腹部橙黃色,頰上有兩條深色粗縱紋,背部至尾羽藍灰色,有白色翼帶,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似雄鳥,但是背部灰褐色(也有說灰橄欖色)。幼鳥似雌鳥,但背面具細紋及鱗紋。



從剛剛的說明,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第一到三張是雄鳥;至於其他三張,說法就比較分歧。最後這三張可以看出是灰橄欖色,但是又帶了一些藍,有些說是一齡冬羽雄鳥,也有說一齡冬羽雌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