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介紹丹氏鸕鷀的文章中,我說過我第一次紀錄丹氏鸕鷀是 2018 年在新北獅頭山公園,另外兩個重點是:1. 如果想拍攝在燭台上的鸕鷀,那最短的拍攝距離大約在 450 公尺,2. 每年冬天,燭台上也有機會記錄到海鸕鷀。因為拍攝距離真的很遠,我一直沒能鼓起勇氣去拍海鸕鷀。
這個情形終於在 2022 年的二月破除了;不是因為可以有機會拍到近距離的海鸕鷀,而是因為在同一時期野柳出現了一隻非常稀有的藍仙鶲,但是據說仙鶲很難拍,為了不想遠遠的跑一趟野柳卻槓龜,想去獅頭山先打個底。結果雖然是符合預期的遠遠拍到了,但是也是差一點槓,因為拍完了都無法從相機的螢幕確認。
海鸕鷀(Pelagic Comrmorant)身長約 63~76 公分,雖然圖鑑上是歸類為迷鳥,但是中華鳥會在 2020 年的名錄中已經將其改為稀有的冬候鳥。由於拍攝距離至少 200 公尺以上,雖然某些細部特徵無法明顯的呈現出來,但是大致可以看出臉頰無白色(跟其他鸕鷀的第一項差異),全身羽色大致褐色,眼周以及嘴基暗色。
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收集海鸕鷀的資訊,只可惜大部分在台灣拍到的照片都是小小的,而且似乎都跟我一樣拍到的是幼鳥。我當天拍攝的時候,海鸕鷀似乎都不在燭台面對公園的那一側,而是在背面的那一側,我拍到的兩次都是它飛出來覓食的時候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