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岩鷺 @ 野柳、新北獅頭山、新北瑞芳

據鳥友說,野柳可以輕易的觀察到岩鷺,可是我印象中(2014 秋過境、2015 春過境),似乎不是如此。在 2015 年秋過境第一次到野柳的時候,特別仔細的觀察礁岩上的動靜,果然就像鳥友說的,還真的有,而且最多的一次,還觀察到 5 隻以上。


岩鷺(Pacific Reef-Heron)身長約 58~66 公分,屬於不普遍留鳥。至於英文名稱為 Pacific,而台灣的東海岸沿線就是 Pacific,那會不會暗示西海岸不容易觀察的到?



岩鷺雌雄同型,虹膜黃色,嘴黑褐至黃褐色,腳粗短(觀察過後,這真的是野外辨識的好幫手)呈黃綠色至黃褐色,趾黃色。說實在的,我記錄的照片,這些顏色幾乎都有,變化還蠻大的。



岩鷺分成白色型(跟一般白鷺鷥一樣)和暗色型,均具短羽冠,數量上以暗色型居多。繁殖羽前頸及背有簑狀飾羽,這在前幾張照片看得很清楚。



暗色型全身灰黑色(幼鳥帶棕褐色),有喉部白色的個體。上一張和下一張是同一個個體,看起來有機會是幼鳥;它正在享用的(以及圍繞在它四周的)應該是海蟑螂。



白色型的數量較少,所以它在瑞芳出現的時候,我就趁著去太平山度假的路上,順路去記錄了一下。



白色型全身羽色白色,但是如果仔細看,我當天記錄到的兩隻白色型個體,其頸部都夾雜有暗色紋。



兩隻白色型個體,最明顯的差異就在嘴的顏色。另一隻嘴幾乎都是黑褐色。



由於它們的活動範圍大多在沿海岸的岩石地帶,所以到北海岸或者東北海岸都可以稍微留意一下。



2018 年出現在瑞芳一代海岸的這群岩鷺,據說一開始是兩隻成鳥(分別是一黑、一白),然後這一對生下三隻幼鳥(分別是一黑、兩白);我去的日期比較晚,當天只看到三隻。



根據它們的羽色,我猜測嘴偏黃色的白色型是成鳥,而其他兩隻是幼鳥。



當天運氣不錯,它們願意飛到岸邊的潮間帶覓食,背景顏色也都不錯。最後,它們飛離時的身影如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