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林鵰 @ 大雪山、南投竹山

剛開始拍鳥的前幾年,除了灰面鵟鷹之外,我幾乎沒去追其他的猛禽。不是說不想拍猛禽,那麼威猛,令人驚豔的飛羽哪個鳥友會不愛,可是我就一直沒把它們列入追尋的目標,尤其是台灣比較難找到又不容易拍得好的林雕、熊鷹等。


林鵰(Black Eagle)身長約 67~81 公分,展開翅膀最長約 178 公分,比一般成年人還長。我查了一下圖鑑,它可以算是留鳥級的猛禽中最大的一種,屬於稀有性留鳥,也是第一級保育類動物。



記得第一次看到林鵰情形,那時是跟鳥王同事在大雪山 23K 等待山鳥的時候它從我們頭頂飛過,那次真是飛的很低,只可惜來不及拍;後來聽說當天稍晚有鳥友在 22K 拍到清楚的林鵰,想想都會流口水。



從 2016 年開始,似乎中部鳥友拍攝林鵰的機會變多,也開啟了我想把林鵰拍好的念頭,為了拍到我心目中的畫面,我常跑大鞍林道、南投淺山、以及大雪山,但是一直都沒拍到滿意的畫面。



對我來說,拍攝林鵰最大的改變是從 2017 年開始。那一年開始,有一對林鵰夫婦習慣在附近築巢,而 2020 年它們夫妻倆築巢的地點是可以接近平視角觀察的。我真的拍了不少,而前五張都是雌成鳥的照片。這一個個體的左、右肩上各有一條白斑,看到了嗎?



林鵰雌雄同色,虹膜深褐色,眼先及嘴灰黑色,臘膜及嘴基黃色,毛足,趾黃色;成鳥全身黑褐色,翼甚長,翼尖超過尾端,尾部有不明顯淡色橫斑。飛行時翼寬長,呈長方型,基部略窄,指叉七枚,尾長通常不張開。



由於這一對林鵰夫婦在育雛,雄成鳥必須外出獵捕食物,一天之中難得幾次出現,而且出現的方式以及方向不見得可以拍到。



因為雌成鳥負責守護在巢以及附近,因此拍到雌成鳥的機會相對大上許多。



不論好拍、難拍,2020 年的大雪山基本上可以算入最容易拍攝林鵰的地點。



停棲版的、呆萌版的、飛行版的、美背板的,應有盡有。第六張到第十張是雄成鳥的個體,這個個體的左翼中間有條白斑,不知道客官看清楚了嗎?



網路上曾經有過討論,這些白斑是否可以用來辨識雌鳥或者雄鳥?目前頃向不適合,一般認為比較適合的辨識方式是經由尾羽的橫斑來決定。



照片中,左邊這個個體的尾羽橫斑和右邊這個個體的橫斑有差異嗎?左邊的比較完整,是雄成鳥;而右邊的橫斑比較斷斷續續,是雌成鳥。



上一張是 2020 年 6 月(大約距離孵出三個月),在大雪山拍的林鵰幼鳥,我也在當天結束了這長達三個月的紀錄。下一張則是 2017 年 7 月紀錄的幼鳥停棲版(這隻個體的年齡大約三到四個月),2020 年沒拍到更好的停棲版。



幼鳥羽色較淡淺,背部與覆羽有不明顯淡色羽緣,飛羽與尾羽之淡色橫紋較明顯,我另外在"育雛"篇中紀錄比較多的比較。另外,在一場演講中,講者說幼鵰的尾羽末端是淡色的,這項特徵在飛行中很明顯。

======================================================================

南投鳥友號稱的 311:第一次紀錄是在 2017 年 7 月,據說是一年齡的幼鳥。過去幾年,我發現跟他的緣分似乎都不是很好,經過大雪山的洗禮之後,我想我可能比較不會去刻意去找它了。下一張是它三齡時換羽中的模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