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班背潛鴨 @ 宜蘭、鰲鼓溼地

2014 年就聽說過宜蘭有個拍水鳥的聖地,那個地方稱之為釣鱉池;之後去晃過幾次,大概是時機不對吧,都沒有看到什麼水鳥。過去幾年,只要到宜蘭都會繞進去看看,偶而可以看到比較稀有的斑背潛鴨,但是都只能觀察到雌鳥,而且數量稀少。 2016 年底去了一趟,居然看到一群,有雄鳥也有雌鳥,重點是居然還有接近繁殖羽的。只是因為時間不對,沒有拍到全繁的斑背潛鴨雄鳥。


到了 2019 年初,不知道什麼原因鰲鼓溼地出現了一大群的斑背潛鴨。隨著時間漸漸移到雁鴨科的繁殖期,這一大群斑背潛鴨居然有至少六隻的斑背潛鴨雄鳥繁殖羽,為了這明顯而美麗的繁殖羽,當然需要到鰲鼓溼地看看。



印象中,我總共去了三次,可是拍出來的效果都不甚滿意,而主因在於光線;黑色、綠色、和紫色,很容易傻傻分不清楚。在眾多照片中,我比較喜歡的光線只有第一張照片中的雄鳥繁殖羽,真的是"具有金屬光澤的黑綠色"。



斑背潛鴨(Greater Scaup)身長約 42~51 公分,屬於稀有的冬候鳥,其特徵跟鳳頭潛鴨類似,而偏偏兩者又混群,要找出來必須先把特徵牢記在腦海。雖然雄鳥繁殖羽相對比較好辨識,但是還是有不少鳥友拍錯。



第一張照片的拍攝距離比較遠,但是有個不錯的對比。後面頭頸部綠色的是斑背潛鴨,而前者(相對模糊)的頭頸部卻是紫色的。剛剛也說到,在不同的光線下,有時候不容易觀察出顏色的差異,順便可以看一下背部的顏色:後者是灰色帶有斑紋,而前者卻是一片黑。



斑背潛虹膜紅色,嘴灰藍色,嘴尖黑;雄鳥繁殖羽頭、頸黑綠色具金屬光澤,背灰白色,具暗色細波,胸、臀及尾羽黑色,腹部及脇部白色。



雌鳥繁殖羽的頭、頸、胸深褐色,嘴基有明顯白色環斑(鳥友戲稱妙鼻貼),背部暗褐色,體側灰褐色,具暗色細波紋,腹部汙白色,臀及尾羽暗褐色。有些鳳頭潛鴨雌鳥的嘴基內側也有白色斑,只是不明顯。



雌鳥非繁殖羽耳後有月牙斑。這可麻煩了,這有時候不容易看的出來。目前推測,第六張和第八張的雌鳥,看不出月牙斑,且"體側灰褐色,具暗色細波紋"明顯,應該是繁殖羽。至於第七張的雌鳥,考慮到拍攝日期,應該是從非繁殖羽轉換到繁殖羽的進行式,但是月牙斑明顯。



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頭部和頸部色澤較深,背常殘留部分繁殖羽(即灰白色,這是我用來辨識的一個特徵)。雄亞成鳥頭部和頸部較雄成鳥色澤淺,嘴部有白色雜斑。



第四、五張我推測是雄鳥非繁殖羽,而第九張推測是雄未成鳥。



最後一張是雄鳥繁殖羽的振翅照,照片中可以看到白色翼帶,以及翼下飛羽的顏色略灰。雖說圖鑑是這樣說,如果不是快速連拍而且最後一張確實看到帶有細橫紋的灰背,我也不敢確定(頭頸部看起來偏紫色,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