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記錄] 八色鳥 育雛

自從在宜蘭三星拍過了八色鳥之後,我對於八色鳥的熱情一下子下降了許多,大概還能引起我注意的大概只剩下在三星和龍過脈沒拍好的幼鳥,以及育雛的互動。


在過去幾年,很神奇的在台中近郊的山區都出現過八色鳥育雛的情形,而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去朝聖。2024 年的六月份之後,育雛的消息不斷傳來,我終於在無鳥可拍的情形下去了一趟。



我是在八月初去的,據現場的鳥友說,那已經是第二巢了,之前一巢的幼鳥都已經離開了。根據那段時間看到的照片,幼鳥似乎有三隻,而我去的當天每次出現都只有一隻。



既然是去拍幼鳥以及育雛的互動,我的重點都放在幼鳥的身上,以及餵食的動作上。第一組照片,我是根據照片編號依序放上來的。


由於這一組拍攝的時間已經接近晚上六點,ISO 已經飆的很高,快門無法再提升了,所以都有一些小糊。但是在拍攝的時候就注意到了,成鳥似乎不想讓幼鳥直接吃進嘴裡,而是要它自己從地上叼起來。難道這是對幼鳥的訓練?



尤其是第張四照片,成鳥硬是等著幼鳥自行把蚯蚓從地上叼起來吃,而第五張是幼鳥自行叼起食物後自行吞食的照片;因此我懷疑前幾張的餵食動作是"假動作",目的是要誘導幼鳥自行覓食。



再來,我放一張上一組照片中幼鳥的獨照。除了為了拍清楚的幼鳥之外,這是我對照了另一組餵食照片時浮出腦海的想法,因此進行一項驗證。



這第二組的餵食照片就少了很多,首先我先放上第二組餵食照片中的幼鳥,而且姿勢跟前一張的幼鳥大致相同。請客官們先注意這兩隻幼鳥的翼側白斑,我覺得不一樣,因此我推斷當天至少有兩隻幼鳥。



第二組餵食照的連續照片只有兩張,其他的因為拍的不清楚,我一開始整理照片時就刪掉了。第二組跟第一組的餵食方式不同,成鳥是確保把食物餵進幼鳥的嘴裡。



仔細比較兩張幼鳥的照片,我在想第二組照片中的幼鳥是不是比較小?說實在的,我覺得我拍到的幼鳥年紀都已經偏大,沒有很幼小的感覺,於是我把 2015 年在龍過脈拍到的幼鳥(那時被稱之為五寶[即那一巢的第五隻幼鳥]),看起來年紀真的比台中的小。(嘴基的皺褶明顯較多,而且嘴尖的紅點比較明顯,頭頂的斑紋比較不明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