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遺鷗 @ 屏東大鵬灣

一直到現在,我的印象還很清晰。在 2024 年一月底前後,有一天晚上我看到有鳥友在辨識的群組上詢問一隻鷗科的飛羽。我的第一印像是"事情不單純",因為它雖然看起來像是歐亞海鷗,但是那個嘴型和顏色就不對,至於圖鑑上其他常見的鷗科也對不上,我只好等答案了。


除了等待答案,我也問了其他鳥友更進一步的訊息,終於經過半個晚上的討論,答案指向了"遺鷗一齡冬",而且更令人振奮的是:確定出現的地點是在大鵬灣;於是我就早早的洗洗睡。第二天早上大約八點前後,我就到了大鵬灣,現場的鳥友人數不算多。我除了在現場等待以及收集更多的消息之外,也到處找,只可惜一無所獲。根據現場接受的訊息,我到的地點是對的,而且前一天拍到的時間大約是在中午前後。



很快的時針移動到了十點的位置,現場的鳥友有一部份先離開了,而我因為一路從台中過去,而且知道前一天出現的時間接近中午,就有了長期抗戰的準備;這時候腦海浮現出老婆說的話:沒拍到就多拍一天,我幫你準備好了過夜所需的東西。



還好,這個"長期抗戰"的想法沒持續太久,遺鷗就突然的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那可是一整個早上看到的第一隻鷗科飛羽。它的出現終於啟動了大家,經過一陣追趕跑跳碰之後,它慢慢游到遠處的沙洲休息,而大夥兒幾乎都散光了。



出發前,我做了一些功課:遺鷗的學名是 Larus relictus,而 relictus 在拉丁語裡有“被遺忘的”意思;之所以取"遺忘"為鳥名,這是因為遺鷗屬於漁鷗屬,而漁鷗屬的鷗科飛羽在繁殖羽的情形下頭部是黑色的,而當初最早發現的專家學者一開始認為它是黑頭鷗的某個亞種,後來才確認它是獨立種,而稱其為"遺落之鷗"。經過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知它的主要族群生活在河北省康保縣的康巴諾爾湖濕地公園(該地也被稱之為中國遺鷗之鄉);我想每年冬天河北和內蒙古(另一個主要聚集地)那麼酷寒,加上氣流影響,應該每年都會有一些個體到台灣吧?會不會只是不容易辨識,而沒被發現。我查過 eBird 的資料,除了這一筆屏東的紀錄,只有宜蘭 2016 年 2 月有一筆成鳥非繁殖羽的紀錄。



由於它是台灣第一筆遺鷗幼鳥的紀錄,所以中文的圖鑑資料不多,我收集網路上的資料,主要的特徵包含覆羽中間有不明顯的褐色斑,而右邊的初級飛羽(P10和P9)有白斑,後者是成鳥的特徵,左邊的初級飛羽只是褐色,這從最後一張照片(也是它剛剛出現時的降落照)可以看的出來。



其他特徵包含虹膜褐色(照片中可以勉強看出虹膜邊緣是黃色),腳深紅色,一齡冬羽類似遺鷗非繁殖羽,腳和嘴近黑色(?), 後頸及翼上具褐色雜斑,尾羽末端黑褐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