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彩䴉 @ 福寶濕地、屏東東港

2016 年 3 月出門渡假,才過了一半就聽說台中來了一隻"臘嘴雀",那時候急忙打包回家,一回到台中就直接衝向鳥點。4 月份再次出門補齊上次假期,沒想到又是假期只過了一半,彰化居然來了迷鳥 -- "彩䴉"。因為沒辦法馬上回程,因此先做了一些功課,知道在陽光下,它身上會反射出奇妙的金屬光澤。假期結束的最後一天,雖然回到台中已經接近傍晚了,可是算了一下,趕到現場大約是四點出頭,應該還可以拍一些,所以就立馬過去。


到了現場,拍攝距離大約是50~60 公尺(後來拍攝也都沒能再近一點了),雖然不算太遠,只可惜是小逆光,而且最糟糕的是草地上似乎有一層薄薄的水氣(跟附近鳥友確認過),怎麼拍都沒有細節。



回家後檢查照片後,就決定第二天再走一趟,只是前一天太累了,到的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那天就在猛烈的太陽下,曬了一個下午。這個下午的光線算是順光,但是水氣的現象還是有;後來我發現拍的相對清楚的,都在下午四點以後。



拍了一天,再次檢查,當下決定隔天一大早再跑半天,不過實在是沒力氣再曬一個下午了。第三天早上拍攝,光線非常的好,只可惜鳥兒只短暫、遠遠的出現,補考宣告失敗。



彩䴉(Glossy Ibis)身長約 55~65 公分,在台灣屬於罕見的迷鳥。根據圖鑑的資料,彩䴉在 1999 年 8 月、2000 年 7/8 月、2005 年 9 月、和 2014 年 6 月出現過,但是都只有一隻。這次一下子出現三隻,可是破紀錄的多。



有趣的是,2016 年 4 月的紀錄在 2020 年的 4 月被打破了,這個繁忙的 4 月份,除了彰化短暫出現了少數幾隻之外,最熱鬧的就是屏東東港的 17 隻,看起來未來還想破這個紀錄,難度頗高。



說實在的,去東港補考的意願不是很高,因為東港距離遠,而且據說拍攝距離跟 2016 年的類似,後來考慮到設備升級了,希望能夠拍好飛行版和金屬光澤,所以特意選了一個預報是多雲時晴的天氣去,這樣子可以避免水氣的困擾,又有機會拍到金屬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偏偏當天一整天是多雲的天氣,而且早上還下了一場小雨;雖然下午短暫的出現陽光,但是時間不超過五分鐘,而且那段時間彩䴉正好躲的遠遠的。



彩䴉的虹膜是暗褐色,嘴粉紫色(拍攝距離近,看的就很清楚),長而下彎,眼先上下具白線(而且白裡透藍),腳褐色至橄褐色。



成鳥的繁殖羽,其頭部、背部、頸部至胸部是栗紫色(頭頂在某些角度也隱隱透出綠色金屬光澤),翼具綠色及紫色金屬光澤。



非繁殖羽羽色轉黯淡,頭和頸部具細密白色縱紋。幼鳥似成鳥非繁殖羽,但羽色較暗色且少光澤,頭和頸部偏褐色。



曾經有鳥友詢問,非繁殖羽成鳥和幼鳥是否有辦法辨識,目前據說僅根據白色縱紋是沒有辦法的。



在東港拍攝的環境是一個廢棄的水田,可以清楚看到他們的食物是福壽螺(鳥友們說的)。感覺上上面這張照片的表情是:嗯,怎麼掉了?



上面這一張是集合兩張連拍的照片而成的;仔細看應該可以看到富壽螺還在彩䴉的頸子中,還沒完全下嚥。



彩䴉最美的就是它身上美麗的顏色以及在適當的角度下,經由陽光反射的金屬光。因此我除了選了一些有金屬光的飛行版之外,最後這兩張我特別選出金屬光澤比較耀眼的照片跟大家分享。



基本上這次到東港補考,算是滿意,終於拍到屬毛的倒影版,而且飛行版拍的也還可以。雖然還有一些畫面想補考,但是如果太遠,我可能就不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