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紀錄赤喉鷚大約是 2015 年 10 月底,那是在台中都會公園旁的紅土區,只是拍攝距離遠,後來 11 月初又在南寮拍到的時候,那些照片幾乎都刪光了。由於在 12 月初去南寮找黃腹鷚,又看到赤喉鷚,在這裡我就先將它歸類為冬候鳥,雖然它在圖鑑是不普遍的過境鳥/冬候鳥。
赤喉鷚(Red-throated Pipit)身長約 15 公分,跟麻雀、小雲雀的體型差不多,而顏色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如果不是頭、胸、以及喉部偏紅,跟其他鷚屬的飛羽還真不容易分得出來。或許有一天,我再把台灣常見的鷚屬飛羽依我個人的方式整理一下。
赤喉鷚的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嘴基黃色,腳肉色。繁殖羽頭、胸、以及喉部紅褐色,頭上有細縱紋,背麵灰褐色,有皮黃色縱紋、黑色軸斑、及兩條淡色翼帶,腹至尾下覆羽淡紅褐色,胸側至脇有黑褐色縱斑;雌鳥紅褐色較淡。
非繁殖羽紅褐色消失,具淡褐色眉線,耳羽褐色,顎線黑色,腹面淡黃白色,胸、脇有黑色縱紋。說實在,拍的這些照片,似乎都有些紅褐色,但是顎線也是黑色,好像是換羽中。
這一張雖然拍的有些小糊,但是因為它找到食物(像是草籽),還是把它留下來。
下一張應該就是所謂的完全繁殖羽,連背面的羽緣都呈現紅褐色:沒有黑色顎線,而且縱斑比換羽中的飛羽比較起來,稀疏了許多。
最後放上一張一齡冬羽的照片。一齡冬羽似非繁殖羽,全身不具紅色,眉線、頰紋及喉部黃白色,有明顯黑褐色顎線,背有明顯黃白色縱紋以及兩條黃白色翼帶。
圖鑑上特別說明,赤喉鷚一齡冬羽易與白背鷚混淆,而我確實也被混淆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