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5 月中旬,去溪頭之前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大多數鳥友都曾經在溪頭記錄過黃胸青鶲,而我卻還沒紀錄過,因此它就成了我這次的目標鳥。為了拍攝鱗胸鷦鷯以及頭烏線,2014 年暑假我陸續又去了幾趟杉林溪,這幾次也拍了不少黃胸青鶲,就一併不依順序整理在這裡。
由於 5 月是梅雨季,去之前蠻猶豫的,不過時間到了還是去了。運氣不錯,早上 8 點多到的時候,沒下雨但是卻是個大陰天。根據鳥友的說法,第一站就去野餐區,在園區內隨便找了個地方開始等,大約 5 分多鐘過去之後就開始發現有鳥的活動身影,有白耳畫眉、白尾鴝、紋翼畫眉 @ 溪頭、阿里山、以及目標鳥 -- 黃胸青鶲。
黃胸青鶲(Snowy-browed Flycatcher)身長約 10 公分,是台灣特有亞種。其嘴部黑色,腳粉紅色,雌雄鳥羽色不同,很明顯的鳥名是以雄鳥的羽色為主。雄鳥有粗而短的白眉,喉與上胸為橙黃色,羽色以灰藍色為主,但是飛羽是暗褐色,相當鮮豔。
黃胸青鶲雌鳥的羽色就沒雄鳥那麼鮮豔了,其整體羽色大概是褐色,有不明顯的眉線,而且有趣的是眉線是跨過額頭的。
或許五至七月份是繁殖季,在拍攝黃胸青鶲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幼鳥出現;有些幼鳥的羽色有部分藍色,似乎正要轉成雄鳥。
最後來看張可愛的團體照,似乎雄鳥照顧著幼鳥。
英文名稱似乎有誤。查AviBase只有 Thicket Flycatcher或Snowy-browed Flycatcher,所以我懷疑是《台灣大百科》或其所引用的source誤植-畢竟鍵盤上的「T」就在「R」旁邊。另外,從字義上來看,「thicker」(=較厚)似乎有點怪,是指哪個部位比較厚?相對於什麼?
回覆刪除其實我放上英文名稱是為了未來方便整理才"複製貼上"的,而且我都是貼台灣大百科的。我再次 Google 以及查了手邊的圖鑑,取圖鑑和 xeno canto 的交集,等下會改成 Snowy-browed Flycatcher。謝謝~
刪除看了您的部落格之後,我為了多了解這隻漂亮的台灣特有亞種,就上網搜尋資料(上班處無圖鑑),才意外發現結果異常的少。事實上,目前以關鍵字[黃胸青鶲 溪頭]搜尋,「雀鳥攝影」被放在第二頁上方(Google)。我想您的部落格有一定的曝光率=影響力。 雖然這或許不是您當初的用意 :) 有空我也會通知《台灣大百科》。謝謝您分享賞鳥/拍鳥的經驗!
刪除迷上“鳥攝”,其實就是為了欣賞“它”的美。本來放在 Flickr 上,卻發現自己欣賞的時候不是很方便,才動念寫這個部落格,讓自己欣賞方便。若有網友欣賞更好,只是不免俗的也呼籲,愛它就遠遠觀賞它就好,這次拍不好,下次還有機會,這不也是鳥攝的另一種迷人的地方:永遠有驚喜。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