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拍完紫綬帶之後看著圖鑑,自然而然注意到"亞洲綬帶"的介紹;到現在還印象很深刻,我還自言自語這兩者要如何區分?我因此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學習如何分辨(如果你還有困擾,強烈推薦去點選"分辨"那個連結),也拍過一些相似卻不是亞洲綬帶的紫綬帶。除了學習辨識,我也一直覺得我應該可以很快的拍到亞洲綬帶,結果幾年過去了,我終於在拍完相對近的黑玄燕鷗之後,才拍到了現在稱之為"阿穆爾綬帶"的亞洲綬帶。[註:我還無法分辨出另一種很類似的中南綬帶 Blyth's Paradise-Flycatcher,雖然根據中南綬帶分佈的範圍,台灣應該是有機會出現的。]
阿穆爾綬帶(Amur Paradise-Flycatcher)身長約 20 公分(不包含繁殖羽時,雄鳥的長尾羽),屬於稀有的過境鳥。它的模樣很像非繁殖羽的紫綬帶,有幾個重點是我認為比較容易把它辨識出來的特徵:1. 頭部(含頸)有金屬光澤,這是紫綬帶沒有的,只是有些角度(尤其是光線弱的樹林內)也是不容易看出來的;例如,我的第二張照片就沒看到金屬光澤;2. 背部和尾羽是一致性的栗紅色,紫綬帶沒那麼紅,而繁殖羽的紫綬帶就是非常明顯的紫。
除了上述的兩個特徵之外,我一直沒搞懂的另一項特徵是"喉、胸界線明顯"(我真的無法完全贊同,我看過不少 eBird 的照片是沒那麼明顯的,包含我目前拍的),但是還有一項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的特徵是"胸脇與腹分界模糊"(或者可以解讀胸、腹分界模糊)。
我拍到的當天,由於很難拍(2022 年真是個奇怪的年,我已經拍了好多種不清楚的飛羽了),雖然拍攝的當下認為背羽是栗紅色,但是我從相機裡看到的模糊照片,完全沒看到那個金屬光澤,而且那時候我腦海只有"喉、胸界線明顯",這個個體真的不算明顯吧。之後,它似乎停留的時間不長(也有可能我的誤認而沒能耐性等下去),看起來只能再次期待下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