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四月第一次到東引拍鳥,收穫還算差強人意。在回台灣的船上,雖然遠遠的第一次記錄到普通燕鷗和烏領燕鷗,但是最可惜的卻是守在另一邊船舷的鳥友拍到中賊鷗,有時候真的不能不像幸運之神低頭啊。神奇的是,當天回到基隆港時,有鳥友熱心的說:大鵬灣出現XX賊鷗。由於當天船班 delay 蠻久的,而且在東引幾天鳥兒拍下來,身體也有點吃不消,心想大概還是無緣吧。沒想到經過兩、三天的休息之後,賊鷗還在,這大概就是老婆大人常說的,有緣吧。
短尾賊鷗(Parasitic Jaeger)身長約 37~51 公分,屬於稀有的海鳥。由於它的繁殖地是北極圈苔原帶,而在非繁殖季的時候,主要的活動範圍是在海面,這次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它居然在溼地環境停留了一個多星期。
短尾賊鷗雌雄同型,虹膜、嘴、以及腳黑色,嘴稍細長。成鳥羽色有淡色型、中間型、以及暗色型三種色型,繁殖羽中央尾羽兩根尾羽較長。
由於各色型似中賊鷗,所以我就以中賊鷗的色型描述一番;其中有趣的是,中賊鷗以淡色型的為主,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不確定短尾賊鷗是否也是如此。
暗色型成鳥全身黑褐。幼鳥似成鳥,但是背部具淡色鱗狀羽緣,翼下密布黃褐色橫斑,尾上覆羽橫斑模糊,嘴藍灰色而先端黑色。
飛行時,初級飛羽基部上方羽軸白色,下方白斑呈放射狀(看的出來嗎?),中央兩根尾羽突出呈尖形。
我對於名稱中出現"賊鷗"兩個字特別感興趣,查了一下資料,原來他們習慣去搶其他鳥類的食物,因此被冠以"賊鷗"。
由於手邊的中文圖鑑對於暗色型的描述不多,我試著整理出這隻被設定為短尾賊鷗暗色型的特徵。由紀錄時間是四月底,應該已經是賊鷗的繁殖期,而中央兩根尾羽突出的長度短且形狀似尖形,所以被推定為短尾。嘴的顏色是全黑,也算細長(這是拍過長尾賊鷗之後的感覺),所以不像最有可能的暗色型長尾賊鷗幼鳥。另外,這個個體全身一致的黑褐色,並無淡色斑或者羽緣,應該不是幼鳥。由於賊鷗四齡之後才算成鳥,這隻就算不是成鳥,應該也是很接近成鳥的亞成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