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紅胸秋沙 @ 鰲鼓溼地、新北貢寮

鰲鼓溼地每年過境期間總會出現一些驚喜,非常希望這種盛況能夠持續下去。2017 年初有了紅胸秋沙的消息,雖然知道他們出現的時候總是在遙遠的一端,但是還是要找了一天去看看。


紅胸秋沙(Red-breasted Merganser)又稱之為海秋沙,身長約 52~56 公分,屬於稀有的冬候鳥。



其特徵包含虹膜紅色,嘴紅色細長且往上翹,先端呈鉤狀,腳橙紅色;雌鳥頭至上頸褐色,有短冠羽,下頸至胸灰褐色,背部以及脇部灰褐色,腹部以下白色,翼鏡是不怎麼討喜的白色。



雄鳥體型比雌鳥略大,其非繁殖羽似雌鳥,但是背部羽色較暗,白色翼鏡面積較大。雄鳥翼鏡有兩條黑色帶隔開,而雌鳥翼鏡僅有一條黑色帶隔開,看起來兩隻都是雌鳥



2017 年初在鰲鼓溼地拍到它們的時候,雖然有幾張的拍攝距離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很多細節還是沒有的,也無從仔細的辨識。



2019 年初,突然有鳥訊傳來,說是貢寮出現了六隻紅胸秋沙,而且是四雄二雌。據說有機會等到 40 公尺左右的拍攝距離,想想可以跑一趟再次紀錄一下。



說實在的,那天天氣不錯,拍的也很過癮。拍完了之後,當然想要驗證當初消息來源說的"四雄二雌"。把手邊的圖鑑資料翻了一遍又一遍,也看不出如何辨識?


既然有這個疑問,當然要問專家了。經過來來回回的幾次討論,大致有幾個重點可以觀察。首先要看的是尾下覆羽的地方:如果尾下覆羽如上一張照片一樣是密布灰黑色雜斑,則是幼鳥;若是尾下覆羽是純白色,則是成鳥或者接近成鳥。



在分辨成、幼之後,再來便是分辨雄、雌。除了之前說的,雄鳥繁殖羽時,"翼鏡有兩條黑色帶隔開",那麼非繁殖羽或者亞成時,也是有兩條黑色帶隔開嗎?答案是否定的。



雄性未成鳥辨識的一個特徵是看它的體側是否已經有"蚯蚓紋",這可以從第四張的左邊那個個體,第五張的兩個個體,以及第六張的個體可以看的出來。




至於雌幼鳥就不會有"蚯蚓紋",例如第四張的中間那個個體以及第七張的個體。除了蚯蚓紋之外,還有三級飛羽,雄鳥的對比較明顯,而雌鳥是一致性的黑褐色。這個特徵大概只有上一張比較明顯。




最後,第十張和第十一張也是雄鳥,而且重要的是在肩部翅膀連接身體的地方已經長出不明顯的黑白相間覆羽。據說這黑白相間的覆羽,一旦長成之後,便形成兩條黑色帶隔開。



網路上有一篇前前後後總共紀錄了 99 天的文章(澳底的紅胸秋沙鴨(海秋沙)觀察紀錄),如果你有讀取的權限,這是一篇值得閱讀的文章,而且圖文並茂。從這篇觀察紀錄,我知道原來我知道鳥訊的時候,已經有不少鳥友拍了一個多月了,而且真的是四雄二雌六隻未成鳥。由於鰲鼓溼地拍的紅胸秋沙其尾下覆羽也是有黑灰色雜斑,應該也是未成鳥。



紅胸秋沙跟唐秋沙的非繁殖羽很像,比較明顯的差異是唐秋沙的脇部有明顯的灰色鱗斑,且嘴比較平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